联晟智达入选“2021年度中国公路货运行业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名单
2022-10-0814:18:00

近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公路运力发展大会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为树立行业标杆、鼓励创新实践、推广先进做法和管理经验、引领公路货运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同期发布了2021年度公路货运行业创新实践案例名单,联晟智达凭借“联想智能物流订单履约引擎”成功入选。

 

图片

 

联晟智达作为联想创投及全球供应链对外赋能战略平台,承载着服务生态、回馈社会,以科技和智能改变供应链的重要使命。面向产业端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联质量在内的智能供应链整合解决方案,为中国千万企业提供世界级供应链服务。联想集团聚焦全球化发展,树立了行业领先的多元企业文化和运营模式典范,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

 

作为全球领先ICT科技企业,秉承“智能,为每一个可能”的理念,为用户与全行业提供整合了应用、服务和最佳体验的智能终端,以及强大的云基础设施与行业智能解决方案。面向新一轮的智能化变革的产业升级契机,联想提出智能变革战略,围绕智能物联网(Smart IoT),智能基础架构(Smart Infrastructure),行业智能(Smart Verticals)三个方向成为行业智能化变革的引领者和赋能者。正是基于3S战略在供应链和物流的落地承接,联晟智达应运而生。

 

 

图片

 

 

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商业务的发展,新零售等业务模式的兴起,联想中国的销售模式也从传统的R模式(关系型模式)+T模式(交易型模式)双轮驱动,逐步向更下沉、更多样、更融合的方式拓展。2013年,联想开始试点拓展一盘货统仓共配模式,通过一站式托管渠道仓储物流业务,利用供应链规模效应,降低供应链端到端成本、提升物流交付效率和服务水平,也为渠道业务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持。2014年,联想开启了自营电商平台,通过全国分布的自营仓配体系,为C端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交付体验。2017年,联想开启了新零售模式,建立了8个中央仓、34个省仓、300余家门店仓的三级云仓体系,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履约客户,升级客户体验。2020年开始,直播电商模式兴起,联想也开启了“直播带货”模式。

在营销模式日趋创新,销售渠道日趋丰富,线上线下日趋融合,履约客户日趋多样的情况下,供应链物流如何更高效的赋能业务、履约客户,成为对企业物流平台的机会和挑战。

 

一、融合渠道模式下的物流履约挑战

 

1. 多平台库存分配问题

 

 

在传统的渠道管理和库存管理模式下,从采购订单的建立起,就需要明确承担库存的归属、库存成本的责任方等。如果需要跨销售平台销售,需要经过库存转移、出入库扫描等操作,不仅需要多步骤的仓库操作、还需要预留前置操作时间。虽然按销售平台管理库存可以有更明确的库存成本承担方,但付出的代价是额外的仓储操作成本的增加、以及不及时的库存配额调整,甚至可能影响销售。如何在销售平台快速增加,履约时效要求逐步提升的情况下,解决多销售平台库存分配的问题,是融合渠道模式下的物流履约挑战之一。

 

图片

 

2. 多仓库库存寻源问题

 

 

在多销售平台、多目标客户(B端/C端)的融合渠道销售模式下,特别是随着直播电商的蓬勃发展,客户订单需求的精准分析和整合预测变得愈加困难。如何在把货备在离客户更近的地方、满足履约时效要求、给客户更好的体验的同时,在多级仓库架构、多个仓库备货下,不增加下单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复杂度,是融合渠道模式下的物流履约挑战之二。

3. 运输履约资源匹配问题

 

 

面向多平台、多渠道销售时,物流履约面临的客户需求多样性呈指数型增加。B端客户要求预约、装卸等定制化服务,C端客户要求更高更快的时效、更透明的订单可视、的服务体验,不同服务需求需要匹配不同的运输履约资源。如何在保证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以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匹配运输履约资源,是融合渠道模式下的物流履约挑战之三。

 

二、联想智能物流订单履约引擎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以上挑战,联晟智达自主开发了联想智能物流订单履约引擎,为联想内部客户和合作伙伴客户优化融合渠道模式下的物流履约。

1. 实时销售平台库存配额分配

 

 

在物流系统架构层面,分离物理库存和逻辑库存管理。物理库存层面去掉销售平台属性;逻辑库存层面在基础的可用库存、占用库存、异常库存基础上,增加按货主按销售平台配置的可用库存逻辑。平台库存配额实时调整,实时生效。

 

图片

 

2. 定制智能仓库寻源

 

 

基于8个中央仓、34个省仓、300余家门店仓的三级云仓履约体系,用户可以根据货主、销售平台、时效要求等条件,配置库存寻源规则。具体规则包括基于销售平台要求和销售平台客户属性(B端客户/C端客户)考虑的拆单逻辑(包括同一订单行项目拆分履约、不同订单行项目拆分履约、拆单后的齐套交付逻辑等),基于货主业务逻辑的不同销售平台履约仓库范围配置,结合订单收货地址承诺履约时效的发货仓库优先级逻辑等。

在规则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实时可用库存情况,系统自动进行订单履约仓库寻源。

 

3. 智能运输履约资源匹配

 

 

为了更好的履约客户,联想物流整合了多家快递、3PL资源,覆盖公路、航空、铁路、高铁等多种运输方式。基于每一张订单的商品属性(如是否包含电池,商品价值高低等),客户属性(B端客户/C端客户),订单批量情况(大宗/散货),以及每条线路运输资源的实际成本情况,用户可以按货主配置相应运输履约资源匹配规则,系统自动在10万余线路中自动匹配路网及履约资源,在满足客户服务水平要求的情况下,以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履约客户。

4.模块化规则引擎

 

 

智能物流订单引擎的复杂度不仅在于对规则的识别和实现逻辑的设计,更在于对功能的模块化设计和产品化实现。

目前联想智能物流订单履约引擎已实现了针对不同货主的规则分别配置,针对同一货主的各规则逻辑开关(例如按商品配置“是否调用可用库存配额”逻辑开关),针对同一货主的不同规则优先级配置等,使规则引擎模块化落地实施。

 

三、方案收益评估

 

联想智能物流订单履约引擎的实施,为联想内部业务及合作伙伴业务带来的收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首先,物流订单履约引擎方案的落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对于多销售平台库存的统一操盘方而言,实时可配的销售平台库存配额使得不同销售平台库存的集中管理和实时调整成为可能,减少了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带来的前置期和额外库房操作。对于最终客户而言,订单定制的仓库寻源和运输履约资源匹配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履约交付时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其次,物流订单履约引擎方案的落地助力了销售平台的快速拓展。通过模块化可配置的规则,可以在快速复制物流履约模式的同时、对销售平台特殊的履约需求进行配置,实现销售平台的快速拓展和供应链方案落地。

 

最后,物流订单履约引擎方案的落地优化了物流履约成本。通过在保证服务标准的前提下,对性价比最高的运输资源进行系统智能匹配,保障了物流以更优的物流业务成本高效履约每一个订单。同时,通过系统模块化的落地方案,也减少了物流运营人员的系统操作和排单操作工作量,间接降低了整体物流履约成本。

 

四、方案实施经验与推广意义

 

联想智能物流订单履约引擎的实施源于2017年启动的新零售业务模式,实施之初是为了解决新零售三级云仓业务架构下的订单寻源问题。随着业务模式的丰富和销售平台的拓展、以及联想物流的对外赋能,联想物流通过自研的方式,不断迭代设计、逻辑、系统实现方式。实施方式采用了敏捷的开发方式,替代了瀑布的开发方式,以小步快跑的模式满足业务需求,以符合业务快速发展和迭代的需求。

目前该方案已经应用到联想新零售等业务及联想物流的开放平台客户,并计划搭载联想一盘货统仓共配(SEC)模式向联想分销渠道推广,以达成供应链端到端的赋能和效率提升。

 

五、方案升级规划

 

目前,联想智能物流订单履约引擎的升级规划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增加物流作业相关规则限制。具体包括仓库最大作业能力配置,仓库作业日期和时间配置等,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销售平台的发货履约时效,以及春节、大促等特殊场景下的履约要求。

第二,建立数据驱动的业务优化应用。通过智能物流订单履约引擎的最优规则数据,匹配实际订单路径,实现对备货准确率、销售平台缺货率、履约时效等数据的精准分析,驱动业务优化。

第三,继续产品化模块化改进。通过性能和易用性提升,规则可配性的增强,使用领域驱动设计的方式改进智能物流订单履约引擎的产品化和模块化。

 

• End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