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发布,交通运输低碳转型有了“线路图”
2024-05-3100:00:00
日前,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强化碳排放强度管理,实施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等十大行动。到2025年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降低5%。
 
2024—2025年,是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重要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认为,建立健全节能降碳管理体制机制,将战略部署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政策,是“十四五”后两年实现节能降碳目标的重要工作。“《行动方案》是推动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目标的重要部署。《行动方案》细化了今明两年节能降碳的量化目标,明确了重点领域行业节能降碳任务,将对打好‘十四五’节能降碳工作‘收官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国家节能中心主任刘琼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交通运输节能降碳势在必行
 
一直以来,我国对交通运输领域的节能降碳工作都较为重视。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其中提到,要推动绿色铁路、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机场建设,有序推进充换电、加注(气)、加氢、港口机场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物流、环卫清扫等车辆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全面实施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和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国四排放标准,基本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深入实施清洁柴油机行动,鼓励重型柴油货车更新替代。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加强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加强船舶清洁能源动力推广应用,推动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提升铁路电气化水平,推广低能耗运输装备,推动实施铁路内燃机车国一排放标准。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积极运用大数据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加快绿色仓储建设,鼓励建设绿色物流园区。加快标准化物流周转箱推广应用。全面推广绿色快递包装,引导电商企业、邮政快递企业选购使用获得绿色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进一步提升。
 
1月1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提升大宗货物清洁化运输水平。推进铁路场站、民用机场、港口码头、物流园区等绿色化改造和铁路电气化改造,推动超低和近零排放车辆规模化应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低碳应用。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力争达到45%,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到2035年,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总周转量比例达到25%左右。
 
再到现在的《行动方案》,对交通运输的节能降碳工作更是做出了更为细化的部署。
 
 
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的目标和线路图
 
《行动方案》要求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鼓励交通枢纽场站及路网沿线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加快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完善城市慢行系统。
 
根据《行动方案》,交通运输行业将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动重点行业清洁运输;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城市货运配送绿色低碳、集约高效发展。到2025年年底,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0%、12%,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推进交通运输装备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提高营运车辆能耗限值准入标准;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落实便利新能源汽车通行等支持政策;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这项要求能够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各地逐步取消对新能源汽车购买的限制。另外,我国需要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进一步降低对柴油车的依赖度。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时,在部分固定线路的车队运输时,可以推广换电模式。
 
 
节能降碳如何落实?
 
《行动方案》提出了健全制度标准、完善价格政策、加强资金支持、强化科技引领、健全市场化机制、实施全民行动等6方面工作举措,为落实节能降碳目标任务提供支撑。 一是健全制度标准。推动修订节约能源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节能监察办法等法规制度。结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强制性节能标准制修订,扩大覆盖范围。
 
二是完善价格政策。完善能源价格机制,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研究完善储能价格机制。综合考虑能耗、环保绩效水平等因素,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有序推行两部制热价。
 
三是加强资金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支持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落实好有利于节能降碳的财税政策,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节能降碳项目提供支持。
 
四是强化科技引领。推进节能降碳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深化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五是健全市场化机制。积极推广“一站式”节能综合服务模式。推进用能权有偿使用交易。稳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健全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有序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加快建设绿证交易市场。
 
六是实施全民行动。加大节能降碳工作宣传力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升全民节能降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完善媒体和公众监督制度,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参与节能降碳的新风尚。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交通运输部官网、新华财经)
返回顶部